顯示包含「心臟科專科醫生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包含「心臟科專科醫生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
2014年1月9日星期四

管理血壓身心健康



血壓上升 影響健康
高血壓,是血壓長期處於高水平的一種疾病。那麼,高血壓與心臟健康有甚麼關係?心臟科專科醫生高偉釗解釋︰ 「血壓是指心臟將血液泵往動 脈時,對血管壁所產生的壓力。人們需要維持正常血壓,讓血液在體內運行,把氧氣和營養輸送到身體各處。血壓分上壓和下壓,上壓是指心臟收縮跳動時,將血液 泵入血管,從而令血管壁壓力上升;下壓則是心臟肌肉舒張時,所產生的血壓下降。據世界衞生組織標準顯示,上壓逾140mm Hg或下壓超過95mm Hg,便界定為高血壓。」

高醫生補充,高血壓會令心臟負荷大增,亦會令血管壁的壓力增加,令血管變窄甚至硬化,阻礙血液流動。人若長期有高血壓症狀,會形成惡性循環並引發其他的血管疾病,而罹患腦中風、眼底受損、冠心病、心臟衰竭、心肌梗死、腎臟損壞的機會,也較一般人高。
成因眾多 早作檢查
高血壓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兩種,約9成患者為原發性高血壓,成因不明,或與遺傳、精神緊張和肥胖有關。而繼發 性高壓血則可能由 其他疾病引起,如:腎病、大動脈狹窄、糖尿病等;不良生活習慣,如長期攝入過高的鹽分、吸煙酗酒等,亦有機會令人患上高血壓。部分孕婦會在妊娠期間,會出 現高血壓症狀。
高醫生指︰「若親屬患高血壓,其患病機率會較常人高。香港人的飲食習慣,例如常吃快餐、濃味食物,攝取鹽分的分量,高於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攝取量的一倍,也是引發此症的重要原因。」
「有小部分患者會有頭暈、頭痛、疲累、胸口痛及氣促等症狀,但大部分都沒有明顯病徵。」因此高醫生建議,大家須定期量度血壓及作身體檢查,若發現血壓異常,應馬上求醫。
量度血壓 監測病情
高醫生補充︰「早期患者應至少每天早、晚各量度血壓一次,量度數據有助醫生決定藥方及藥物劑量,藉此控制病 情。若病情有改善, 可酌量減少量度次數。要留意,部分患者在家及診所量度血壓時,數據上可能有出入,如懷疑患有『白袍高血壓』的人士,即在診所或醫生面前量血壓,數字有不正 常波動者,建議使用24小時血壓量度儀以助確診病情。」
他解釋,目前多採用降血壓藥物治療高血壓,目的是為了防止血管硬化、腎病等情況。患者除了定期服藥外,也應建 立良好生活習慣,少吃 甚至戒除高脂、高鹽分食物,增加蔬菜、水果的攝取量,嚴格控制體重;因為肥胖會令血管有脂肪積聚,造成阻塞,令血壓上升,最好配合適量的運動來調整。
Source: 太陽報 http://orientaldaily.on.cc/cnt/lifestyle/20130403/00300_002.html

2012年11月19日星期一

通波仔手術 (上)


冠狀動脈球囊成形術,俗稱「通波仔」,就是醫生以一根特殊設計的心導管,放進病人心臟血管狹窄的部位,然後替導管末端的氣球充氣。當氣球脹起,便把造成血管狹管的斑塊擠開,使血流回復暢順。


通波仔年輕化

以往較年長接受通波仔的人大多為長期病患者,例如患有三高,包括高血糖,高血壓及高膽固醇。但現時有年輕化趨勢,部份患者更是年輕人仕,無徵狀,亦非高危人士,於接受身體檢查才發現心臟血管栓塞,需要接受通波仔手術。




心臟檢查

專科醫生一般會先咨詢病人病歷,然後進行心電圖及血管電腦掃描檢查,如有需要,醫生會考慮為患者照心臟超聲波。傳統的心電圖檢查,雖然能確認患者有心臟問題,但輕微至中級的病人沒有明顯的異常,所以這類患者需要進行血管電腦掃描檢查,讓醫生清晰看見血管的情況,更準確地估計手術的費用,所需的儀器及手術的難度,制訂/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案,提高手術的成功率。有部分病人做完血管電腦掃描檢查後如未能確定是否需要做手術,會接受其他心臟功能測試。


心臟功能測試分兩類,第一類為非介入性功能測試,如磁力共振及核子醫學檢查,前者不會接觸輻射,而後者患者會接觸一定程度的輻射。第二類為介入性功能測試,需於手術室內進行。

高偉釗 心臟科專科醫生



資料來源:polyhealth.com.hk/



本網站上的資訊僅提供教育用途。
你應該諮詢醫生有關的治療方法,而不應依賴網站上的資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