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2日星期四

大腸癌

在香港,大腸癌是第二常見的癌症,僅次於肺癌,死亡率則高居第三位,病發率更是全亞洲最高,這跟香港人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。據統計,超過95%大腸癌的形成是腸內長了瘜肉,所以如能及早檢查及切除病變瘜肉,可大大減低腸癌風險。

病徵 大腸癌早期的病徵不明顯,但有些人可能會有以下徵狀。

1. 大便出血或隱血
2. 大便習慣改變
3. 腹部疼痛
4. 腸道阻塞
5. 體重下降

如有以上大腸癌病徵,都應向醫生查詢。


診斷方法
大腸內窺鏡檢查:醫生會將一條軟管伸入直腸,檢查整條大腸。醫生可透過末端的鏡頭觀察大腸內容是否有不正常情況。檢驗過程中,醫生可同時拍攝大腸內的情況,抽取活組織檢驗或直接切除瘜肉。


大腸癌亦可以透過大腸鏡和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 (PET)來診斷。若確診為大腸癌,大腸內窺鏡有助確定腫瘤太小及所需的手術。

如懷疑患上大腸癌,醫生會因應病人需要使用鋇劑灌腸攝影,直腸鏡或大腸鏡,同時可能會抽血檢驗,照胸部X光,以確認癌症有沒有蔓延到肺部。

大腸癌切除手術
外科手術是治療大腸癌最常用的方法。通常手術會將有腫瘤的大腸切除,然後將兩個接口連接起來。部份直腸癌的病人可能要切除肛門,所以要另外做一個造口,讓病人通過造口排便,用以取代已切除的肛門和直腸。近年大腸癌切除手術多採用微創手術或在腹腔鏡下進行,一般只需於腹部開數個小切口,便可進行手術,大大減低出現併發症的機會。手術適合第一至四期的大腸癌病人,對晚期病人來說,大腸切除手術有助緩減病情,防止腸道阻塞。

手術風險
大腸癌切除手術大約3小時,需在全身麻醉下進行。手術後,可能會有傷口發炎等問題。另外,大腸的接駁位有機會因接口不穩定出現泄漏,這時候需要進行修補。


本網站上的資訊僅提供教育用途。
你應該諮詢醫生有關的治療方法,而不應依賴網站上的資訊